全球利率早已出现结构性下滑,近期叠加疫情的影响,各国为提振经济,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和刺激性财政政策,使得债券收益率进一步承压,低利率将维持更长时间,这也成为了近阶段经济金融环境的新常态。
对于保险行业来说,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对保险公司会产生何种影响,保险公司又该如何应对?本期瑞视点将为您解读。
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,全球利率就已面临结构性下滑,疫情给本来就处于低位的利率带来了新的压力。各国在采取封锁措施后,又实施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和刺激性财政政策,这使得债券收益率进一步承压。隐性或显性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控制(Yield Curve Control)政策的出现以及货币政策框架的重新设计等都表明,低利率将会维持更长时间。在这种环境下,我们预测,到2020年和2021年底,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为1%,德国约为-0.4%。持续低迷的利率环境将是保险公司需要应对的新常态。


◾ 表1
数据来源:彭博,瑞再研究院
对非寿险业务的影响
对主要市场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,长期来看,非寿险的综合成本率与名义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。低利率时期,需要用较强的承保结果抵消投资回报疲弱带来的影响。在新冠疫情之前,大多数主要市场保险公司的获利能力已经低于长期平均水平。例如,过去十年中,G7市场(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和日本)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为7%,相对较低,这反映了承保条件长期疲软、投资业绩低迷和资本金高企的状况。2019年,我们估计G7市场的非寿险公司需要将承保利润率提高6到9个百分点以取得预期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。随着利率进一步下降,到2021年,非寿险业的利润缺口将会再扩大1-3个百分点。虽然近期商业险种费率有所上升,非寿险业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再核保以解决盈利不足的问题。